日前,超仿真播音机器人出现,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。有人为此发问:将这样的智能机器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,是否会真正取代主持人? 在众人热议之时,笔者联想到社会上呼吁多年的垃圾分类问题,这是一个在国内始终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。如今过去多年,就算在首都北京,人们也没见到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。走进成熟社区,垃圾是标明分类投放,但实际上人们还是想投哪个就投哪个。 解决垃圾分类投放问题,需要对投放者进行引导。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,解决这一关乎民生的“小事”,一方面要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,另一方面可否像实现仿真机器人进行新闻播音那样,研制出能快速准确进行垃圾分类的机器人,帮助环卫部门解决这一难题?同时进一步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。 无人驾驶、仿真播音机器人正向我们的现实生活走来,相信能从事垃圾分类的机器人也将出现在未来的生活中。到那时,每一个垃圾箱都有这样一个环卫“小警卫”把门,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约束力。当这种外在的约束真正转化为内在的认知,我们生活的环境会大大改善。从环保角度讲,这样的机器人,是否与会播音、会驾驶的机器人一样,令人期待? |
GMT+8, 2025-4-30 05:06 , Processed in 0.034785 second(s), 25 queries .